top of page

實驗室介紹

​北區

國立臺灣大學

骨科工程暨動作分析實驗室於民國90年呂東武老師成立至今。本實驗室主要為骨科工程與動作分析兩大研究領域。骨科工程主要針對骨骼肌肉系統,透過建立數學模型及電腦模擬人體運動過程,可瞭解關節中骨頭、韌帶與肌肉間關係,深入瞭解人體關節之力學行為,進而對臨床所面臨的問題提出適當的解釋及改善方法。動作分析藉由動作分析系統,在人體肢段上黏貼標記並記錄其運動軌跡及人體數學模型,計算出人體運動之運動學與力學行為。此一技術已應用在量測正常人及各種病人之各種日常生活動作包括步行、上下樓梯、坐到站、跨越障礙物、平衡等功能性動作,同時探討受試者動作之間的差異性,並給予受試者適當的臨床評估。

研究內容:經皮椎骨整形術之巨觀與微觀生物力學、椎間盤動態生物力學、椎間盤組織再生、椎終板極限強度與靜水壓阻、電腦手術輔助系統。近年來由於國內外生物力學研究的蓬勃發展,參與生物力學的研究人員也快速成長,國際間有關生物力學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各主要學術研究機構皆已成熟獨立,且在國內外表現優異。有鑑於此,台灣生物力學學會期能建立一個虛擬學術平台,提供國內外生物力學學者交流互動,為台灣生物力學學者建構一個優質化、國際化、產業化的研究環境。

徐瑋勵教授實驗室使用3D動作分析系統進行生物力學研究,結合物理治療理論進行臨床療效驗證。本實驗室包含各專業領域人才:物理治療師、骨科醫師、運動醫學背景等,成為一個擁有跨專業領域實力的實驗室。本實驗室曾進行跨領域研究包括:與神經外科醫師合作探討手術與物理治療對於頸椎腰椎疾患病人之療效;與骨科醫師進行骨質疏鬆患者運動訓練之療效;亦曾與工研院、中科院合作研發外骨骼機器人等。近年的跨領域研究目標為欲發展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於物理治療訓練上的應用。例如使用特製化雙帶跑步機,結合虛擬實境及穿戴式裝置進行干擾式平衡訓練,以提升長者平衡能力,或以擴增實境結合肌電訊號提供患者肌力及動作訓練。未來,本實驗室將藉由過去豐富的跨領域及產學合作經驗,並同時以增進臨床效率及持續創新為目標努力成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生醫工程分析實驗室林峻立教授團隊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達10年。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包括電腦輔助設計/分析/製造、逆向工程/快速成形/快速模具、可靠度分析、品質工程、動/靜態材料測試、音洩破壞檢測等。從成立至今已與多間醫院合作研究計畫如台北榮總、長庚醫院、高雄醫大、中國醫藥大學。亦多次以產學合作或輔導之方式協助廠商解決業界問題如:金工中心、SGS台灣醫檢、台塑生醫、長庚醫科、綠點高新、博美科技等。產出約20多家醫療器材力學檢測報告累積達100件以上,其中包含多件符合TAF認證之ISO14801、ASTM F543及ASTM F382之測試報告、已累積豐富之經驗。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復健工程實驗室由楊世偉老師創立,本實驗室基本上由四個與復健工程及骨科生物力學相關的實驗室組成:計算生物力學實驗室、動作分析實驗室、材料測試實驗室及行動輔具製作室。計算生物力學實驗室:著重於人體骨骼肌肉系統解剖幾何構建與生物力學分析。骨科及復健器材的電腦輔助設計:虛擬實境(VR)復健輔助系統研發。

本實驗室主要研究高齡者與神經損傷族群之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動作控制。從日常生活或臨床環境的需求出發,釐清尚未被滿足之需求,適度應用工程、機械、生物力學、神經生理等知識與技術,開發解決需求之策略、輔具或系統,幫助個人或其照護者,減少意外傷害之風險,並提高日常獨立自主生活之能力。除此之外,更進一步與醫療人員合作,整合診斷與治療平台,提供更好的診斷、治療、復健的工具與醫療器材。交大生物力學和醫學應用實驗室配備了先進的動作擷取與神經生理量測與模擬平台,結合機器人技術與工程分析模擬工具,由一群跨領域團隊進行人體、具人機介面之裝置、輔助和醫療器械之實驗與模擬研究及開發,期望能對人類生活有正面之助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科技研究室於2008年,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相子元教授負責規劃及領導。相教授曾於2006- 2008年參與NIKE公司針對北京奧運之大型開發計劃「The Road to BeiJing」的研發團隊,與全球各國共12 個實驗室,研發所有北京奧運運動項目所需要的運動鞋。相教授希望成立一個將產、學、研完整結合的合作團隊,藉由研究室的成立,可培養更多運動科技化之研究專業人才,進而推展運動產業之設計及科技發展。且透過與廠商間產品開發的合作機會,不斷交流、研究,激發更多結合運動與科技創意之產品設計,進而協助國內相關產業提升運動科技之研發能量。

體育學系於1970年成立體育系碩士班,當時由林德嘉老師教授生物力學相關課程,於1973年許樹淵老師正式成立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1990年實驗室搬遷至現址,發展至今經歷許樹淵、王金成、黃長福等三位教授主持, 宗旨為提升國內體育學術研究、培育運動生物力學相關研究人才,更於2006年競技學系碩士班以及運動科學研究所的成立,使學門的陣容更加堅強。

國立清華大學

自1999 年成立體育學系、2004 年成立體育學系碩士班,體育學系運動生物力學課程由梁龍鏡老師教授,體育學系碩士班課程由邱文信老師教授,本校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宗旨為培育國內對運動生物力學相關領域有興趣之研究人才。

馬偕紀念醫院

實驗室於1998年成立,旨於落實工程技術於解決臨床問題。因設立於醫學中心,具接近臨床服務端優勢,研究課題與臨床運用具高度關聯性。研究主題包括:一、骨科臨床疾病動物模型建構;二、醫療器材生物力學功能性檢測;三、開發新醫材生物力學評估平台。本研究團隊結合醫學工程與臨床醫師,除發表學術論文,也積極開發具臨床與產業運用性成果。技術延伸於評估新醫材的安全性,供選擇臨床醫師選擇產品的參考。未來將配合國家生技產業發展政策,發展新醫材和醫療器材之技術平台,延伸醫學研究的範疇。
 

國立體育大學

  • 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群

以科學化技術診斷,建立個人最佳表現數據模組,以力學原理發展適合之參數,及透過各項最佳表現參數的整合, 針對個人特點創新技術,改良運動技術的細緻度。並以輔以結合電腦科技,將科技技術語成果應用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場館設施導覽、健康指導以及與體育、運動、健康、休閒有關事務與軟硬體系統開發與研究。學生的研究可分為科技輔助教學應用類、機電系統開發應用類等二類。

臺北市立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國家棒球研究發展中心是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因應國際棒球競賽環境的日益激烈以及世界各國棒球技術的大幅提升,為使台灣棒球實力能持續在國際棒球強國中立足,對於我國棒球運動的永續發展、選手技術的厚實、器材產業的創新等等,極須有專責研究發展單位,以科學的方法介入與強化,有效地提升我國棒球競技實力,並使台灣棒球運動研究水準立於國際尖端。因此,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作成立國家棒球研究發展中心。

​中區

中國醫藥大學

生物力學實驗室是將力學、設計、分析、製造等工程技術應用於齒科/骨科生物力學之領域,期望解決目前臨床手術常發現的問題,並進行手術方式的改良與新型人工植入物的研發。本實驗室成立於民國九十六年二月,由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黃恆立和許瑞廷 教授共同主持。研究合作方面,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中國醫藥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虎科大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弘光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中山科學研究院材料暨光電所、新竹生醫園區生醫光電影像資訊實驗室、台中榮總骨科部.. 等進行研究合作。學生教育方面,著重於牙科與骨科生物力學相關研究與產業的養成教育,期望從研究面與產業面,增進學生進行牙科、骨科、復健..等醫療研究或醫療器材研發能力,也提高學生於醫療產業的就業機會。

​南區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為一傑出的綜合型研究大學,在已成熟發展之工學院、電機資訊學院及新興具朝氣活力之醫學院及附設醫院等的孕育,以及「台灣生物力學之父」周有禮名譽教授和成大傑出校友--梅約醫學中心骨科研究室主任安介南教授的協助推動下,提供本校生物力學研究蓬勃的發展之機會,並在蘇芳慶理事長 及朱銘祥理事長的推動下積極整合校內及校外的學術研究資源,不僅提供跨領域的合作方針及利機外,亦辦理多場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以促進國際化交流的推展。由於生物力學具備多元的特性,配合上成功大學跨領域間優秀且融洽的合作模式,造就了成功大學生物力學研究群之孕育及成長。

研究內容:太極推手之姿勢、平衡與動作控制(I)、優秀壘球投手前引角與慣用肢之運動學與動力學研究、以生物力學的觀點評估輪椅網球運動員之關節負荷及功能性表現(I)、輪椅運動員使用不同輪圈傾角之生物力學研究(I)、 網球截擊之生物力學研究、上肢運動機能與網球發球球速相關性之研究、網球發球之生物力學研究。

bottom of page